時間:2008-09-18 14:58:12編輯:中國紅故事
6月24日,烈士武文斌的妻子捧著親人的遺像,群眾和部隊官兵佇立兩旁為烈士送行。
6月20日,都江堰市胥家鎮武文斌烈士的靈堂前,近萬名群眾前來悼念。
6月24日上午,四川省都江堰市胥家鎮中心小學籠罩在一片悲壯而肅穆的氛圍里。
在臨時搭建的靈堂前,聚集著上萬名從四面八方自發趕來的群眾。
他們是來送別一位普通戰士的,這位戰士的名字叫武文斌,來自河南鄧州,是濟南軍區駐豫某紅軍師炮兵指揮連二級士官,年僅26歲。
87歲的農民吳潔橋老人和他76歲的老伴兒王中花來了:“孩子,你是為我們累死的呀。”為了見烈士最后一眼,兩位老人天剛亮就從8公里外的天馬鎮相互攙扶著徒步趕到。
地震中受了傷的農婦李碧桃帶著3歲的小孫子來了:“解放軍幫我們收麥子、打菜子、修房子,卻從沒吃過我們一頓飯。”為了了卻心愿,祖孫倆給烈士帶來了一筐自家果園里剛摘下的最紅最大的桃子。
震后余生的鐵路職工潘登和妻子來了:“得知英雄犧牲的消息,附近的花圈和鮮花早就被買空了,我倆就自己動手做了100朵紙花趕制了這個花籃,可這一個花籃裝不下我們對解放軍的感激之情啊。”
家住玉堂鎮水泉村的大學生李菲來了:“武大哥,我給你帶來了我最喜歡的幾本書,我想你一定也喜歡看。”她永遠忘不了,是武文斌和戰友冒著生命危險把自己裝書的大木箱從廢墟中挖出來的。
……
花環如海,挽幛如云,巴山蜀水的鄉親們,點起蠟,燃起香,哭拜在武文斌的靈前,久久不肯離去。
武文斌生前的連長李俊峰含著淚說:“我們本來不想驚動百姓,沒想到,從文斌犧牲到現在,短短7天時間,前來吊唁的群眾竟有十萬之眾。”
鮮花叢中,這位身體上覆蓋著黨旗的年輕戰士,你可知道,黨和人民是多么舍不得你呀——你已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烈士,在你的枕邊還有榮立一等功的榮譽證書。
鋼鐵戰士武文斌烈士,將長眠在這片他曾經戰斗過的巴蜀熱土。
青山有幸埋忠骨——我們偉大祖國的青山碧水,將把自己可愛的兒子永遠地抱在懷里。
“他是被累死的”
“他是被累死的。”和武文斌一起參加抗震救災的戰友姜春雷含淚告訴記者。
他說,進入災區以后,武文斌就沒睡過午覺。
駐扎在玉堂鎮的時候,武文斌一有時間就跑到附近的老百姓家里,幫助干這干那。
一天中午,天氣特別熱,帳篷里悶得像蒸籠。人們熱得受不了,紛紛到帳篷外樹陰下乘涼。
這時候,突然聽到“砰、砰”的聲響。開始大家也沒有在意,在震區,聽到什么樣的聲響都不奇怪,說不定是哪家人在清理自家的廢墟呢。
但聲音一直持續了兩個小時都沒斷,這就引起了大家的警覺。戰友們跑過去一看,原來是武文斌正在吃勁地打著油菜子。
只見武文斌的迷彩服早已被汗水濕透,渾身上下好像剛從水里撈出來的一樣,豆大的汗珠還在不停地從臉上滑落。
“你歇會,我來。”代理排長李孝會搶著干了起來,“好事都讓你干完了,讓我們干啥啊?”
“中午睡不著,幫老鄉干點活嘛。”
“武班長中午就沒休息過。”旁邊的戰友們插話了。
在他的感染和帶動下,戰友們也都加入到了打油菜子的行列。
每天中午,“砰、砰”的聲音都會在連隊駐地附近響起。這響聲似乎成了炮兵指揮連的聲音符號,老百姓都說:“找這些孩子們容易,順著聲音找,準能找到!”
到達災區后,武文斌和戰友們一直奮戰在救災一線,每天工作時間長達十多個小時。災區白天氣溫比較高,連隊的任務量比較大,官兵們都感到十分疲勞,但臟活累活武文斌卻始終搶著干。
細心的戰友發現,武文斌眼窩明顯深陷,顴骨更加突出,身上的衣服滿是汗漬,好像從來沒有干過。
戰友們好心地勸他:“文斌,休息一下吧,看你累得人都變形了。”武文斌卻淡淡地說:“不中啊,災情這么嚴重,咱咋能歇著呢。”戰士李偉偉問他:“武班長,你干活不累嗎,也不休息休息?”武文斌說:“災區人民有一個沒得到安置,我就一天不休息。”
6月17日傍晚,在受災群眾安置點忙碌了多天的武文斌和連隊70多名戰友一起,冒雨再次執行8車活動房板材的卸車任務,他一個人在車上卸,供下面10個戰友搬。
和本班的戰友干完活后,連隊干部安排他休息,他卻又主動幫助其他班排的戰友卸車。
勞累了一天的武文斌,在睡前打了盆熱水,邊洗腳邊和戰友說:“好好洗個腳,明天接著干。”
誰知,睡著之后,他卻再也沒能醒來。
下一篇:抗震英雄荊利杰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