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敏手捧花環面對北川縣城廢墟 26日,中午時分,蔣敏捧著花環站在北川縣曲山鎮的景家山上,淚流滿面。山下,是已成
本報訊 (雒建民 楊先色)為確保受災建筑工地塔吊安全運行,從11月10日起,甘肅甘南州特檢所對舟曲縣城因災停用的建筑塔吊進行了
我叫唐巖峰,是濟南軍區某步兵旅旅長。 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我旅奉命遠程機動到四川省彭州市龍門山鎮抗震救災。5月14
抗震英雄馬傳榮 5月12號地震當天,距離震中約30公里的綿陽市安縣高川鄉水電、交通、通訊全部中斷,與外界失去了所有聯系。危
何依是家住德宏州盈江縣太平鎮大寨村第一村民小組一個普通的農家少女。在盈江縣“8·21”地震災害發生時,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
“警官媽媽”蔣曉娟作報告 我叫蔣曉娟,是四川 省江油市公安局巡警大隊民警。大地震發生時,距離汶川一百多公里
馬立訓是八路軍著名的爆破英雄。抗日戰爭中,他共參加40余次戰斗,完成爆破突擊任務20余次。他苦練殺敵本領,不斷革新爆破技術,采用偷爆、飛爆、空爆、連環爆等爆破方式,炸死日偽軍500余人。馬立訓創造性地提出了“快送快炸”、“用爆破掩護爆破”的連環爆破的方式,將日偽軍自詡為“鐵打的龐莊”炸成了爛豆腐,為部隊開辟了進攻通道。被譽為“山東爆破大王”。
馬本齋(1901~1944),原名馬守清,回族共產黨員,河北滄州獻縣人。尤素夫·馬本齋,是馬本齋的經名。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冀中軍區回民支隊的創建人,抗日民族英雄。
小葉丹(果基約達,1894~1942) ,男,彝族,四川省冕寧縣(今彝海鄉)人。解放前四川彝族沽基家的頭人。他與劉伯承元帥歃血為盟之事,被傳為一時佳話。彝海結盟,是紅軍長征途中的一段佳話,是彝族人民對中國革命作出重大貢獻的具體體現。紅軍過后,彝族人民受到國民黨反動政府的瘋狂報復和迫害。1942年6月18日(農歷五月初五),小葉丹遭到被國民黨軍隊收買的部族武裝伏擊身亡。
于化虎(1914~2004),原名晉生。民兵英雄。山東海陽人。1941年在家鄉參加民兵組織,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海陽縣村民兵分隊長、隊長,海陽縣子弟兵團“化虎營”營長兼行村區武裝部副部長。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制造石雷、子母雷等地雷,創造絆雷、梅花雷等布雷方法,培訓了一千多名爆契手,先后炸死敵人一百七十一名,并創一雷殺傷七個敵人的紀錄。1949年任海陽縣村黨支部書記。